中国人不擅告别,死别尤甚,因为不舍,于是有了上巳节、清明节、中元节、寒衣节……而中元节为什么要祭祖?有的人说是因为传统;有的人说是因为感恩,还有的人说是因为怀念......但我听过最好的答案是:因为爱。我不忘记你,因为我会一直爱着你。真正的离开不是死亡,而是被遗忘。
中元节祭祖,与清明大有不同,一个是祈愿,一个是告慰。
七月是吉祥月、孝亲月,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、酬谢大地的节日。
人们收获之后首先会向祖先献祭的仪式,告慰先祖,然后祈求先祖保佑风调雨顺,以时令佳品先供奉祖先,并祈福来年有个好收成,后来逐渐演变成追祀亡灵的活动。
中元节其本质是追怀先人,祭祀祖先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,或许,中元祭祖的意义,不仅在于祈求护佑,还在时刻提醒我们,人生在世敬祖尽孝,不忘根本。
感念哺育之恩,珍惜拥有的一切,不要让人生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。
“我每天都很想ta”,7个字,读来都是泪。人生无常,我们永远不知道,明天和意外,哪个会先来?甚至忘了时间的残酷,人生的短暂,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。
当我们祭拜祖先的时候,也懂得了珍惜的真意。人生不要空等,想做的现在就去做,当爱的人活着时,尽己所能,关心、照顾、陪伴,请用力爱他们,不留遗憾。
其实,每年的中元节,都是一场盛大的告别。每一盏河灯,每一炷清香,每一个烧包......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节日仪式感,更是对先人的缅怀和对死亡的敬畏。
那些离去的人,今生已无缘再见,但思念却从未停止,不管你们离开多久,我们都不曾把你们遗忘。时间会改变很多事情,但爱永远不会消失。
自古以来,人们以丰富多样的祭祀方式实现血脉的传承和生命的延续。
而如今,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,指尖轻触的“互联网+云祭祀”横空出世,这是传统文化顺应网络大潮的勇敢尝试,通过祭祀场景的构建带来逼真的视觉体验,赢得了不少人的青睐。与其说这是祭祀,倒不如说是寄思。
秋风已至,又逢中元。在这思亲追远、缅怀故人的传统节日里,云端念始终如一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网上祭祀服务项目,希望能帮您顺利进行祭亲活动。
用户可移步至纪念馆,为逝去的故人烧包,点烛、烧香、供奉祭品等等敬祖尽孝,也可以在线留言,书写纪念文章,表达思念之情,同时还可以线上祈福,为后代子孙增运添福。
“轻轻地,我走了,正如我轻轻地来。我挥一挥衣袖,不带走一片云彩”——徐志摩的诗意,道尽了人世间多少告别时刻的写意和潇洒。
然而,人间真正的告别,却远远不如诗歌那样浪漫。比如我们身边的亲人,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,往往要流下眼泪。
这眼泪是什么?是不舍,是悔恨,抑或是感激?在我们中国民间,老百姓将其称为“决亲泪”,即将逝之人用一滴泪,来和家人作别。毕竟,来世,谁都不是谁的谁。
老人离世之前流下的眼泪,到底怎么解释?真的蕴含那么多意义吗?其实,这从科学的角度说,一切,都可能源于我们活着的人的美好臆想。我们的人体,实际上总是在不停地分泌泪水。不然,我们的眼睛早就干涸坏掉了。这个过程,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,哪怕到了弥留之际,也依然进行着。
但是,人之将死,随着瞳孔的扩大、眼肌的僵硬、眼压的消失,我们分泌出的眼泪再没有了以往的通道(泪小管)可以下注储存,于是就只能流出体外,这就形成了流泪现象。
同时,人处于弥留之际的时候,大部分人已经陷入深度的昏迷。这个时候,病人几乎没有清晰的意识和思维,更不要说回忆一生的过往,或等待某位亲人的到来。
可以说,在没有此类精神活动的情况下,病人无法因为情绪的波动而流下眼泪。
因此,我们可以肯定地说,亲人去世前流下的眼泪,只是一种生理现象,并没有太多意义。
但是,尽管上述这些都是客观的生命现象,为生命的正常转规,但是作为在世的我们,却依然会用充满温情的眼光来看待它。
在《你好,李焕英》中,贾晓玲意外地穿越到1981年,与母亲李焕英相遇,并想尽办法让母亲更开心。
片尾梦醒,母亲呼吸微弱,即将离开人世。片中贾晓玲放声痛哭的同时,导演贾玲用自己的方式告别了母亲。
死亡,作为一个看上去非常沉重的话题,很少在生活中被提及。可无论是害怕谈论死亡,还是对死亡不屑一顾,都不是对死亡的正确态度。
当提到「死亡」时,你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场景是什么?
• 电视剧中病床前的嚎啕大哭?
• 家人在你说到“死”这个字时要你赶紧“呸呸呸”?
为什么和生相比,死被如此的避讳?
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的传统文化背景让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思考如何活着上面,也让人们对死亡这个话题闭口不谈。
看上去,死亡似乎是一件「坏」事情,它意味着人的生命戛然而止,并因此产生了许多遗憾;它给活着的人带来了无限的哀思和惆怅…
可在生活中,即将面临死亡的老人,对待死亡的态度又是什么样子的呢?
在一项研究中,研究者对216位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进行了死亡态度调查,结果显示,不同于大家想象的对死亡非常排斥的态度,85%的老年人表现出对死亡很平静,甚至是接纳的态度。在被调查者中,那些对死亡持否定态度的老年人主要受到迷信的影响。
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,就如出生是生命的一部分。人们无需逃避这一终点,正如《寻梦环游记》中讲到,身体层面上的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,被人忘记才是。
每年祭祀时节,陪父母去给家中长辈扫墓,总能碰到许多在自己亲人墓碑前哭诉的人,他们会讲现在的生活,但总是讲着讲着就说到临别之前还有多少话没能说到,有多少心愿没能帮助达成。
我发现,我们很多人其实都有这样的遗憾,因为不愿意与亲人过早的触及死亡的话题,总希望着“一定还有机会”。
但死亡突然来临的那一刻,没说完的话,没能完成的心愿,便成了以后每次思念时的“如果当时…”
如果,我们能正确的认识死亡并充分的了解死亡的过程,也许,我们在迎接死亡的过程中便可以有更多的勇气——与家人坦然谈论自己的离去、希望身边人帮助自己达成还未完成的心愿,最后,与所有的人好好地告别。
清明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,因为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。节日到来之时,溪水流潺,百花开始盛开,处处都充满了暖意。
那么清明节是什么日子呢?清明节扫墓要做什么?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活动有哪些?本篇就带大家进行逐一解答。
清明节是什么日子清明节从古传承至今,经久不衰,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,那么,什么是清明节呢?
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行清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,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,即春分后第15日。
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,也是人们亲近自然、踏青游玩、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。
清明节扫墓要做什么扫墓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,是一种礼敬祖先、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,那么清明节扫墓,需要做什么呢?
1、提前准备好祭祀的物品,如打火机香、烛、冥币等,祭拜前,要给祖先坟除草、休整。
如果发现祖先坟墓有塌陷、鼠洞的情况,要及时填充,保证坟墓完整。在祭祀的时候,要先点上香,再点烛,然后说一些话,话的内容可以是,某某人来祭奠你了,最近的生活状况,希望祖先保佑你,等等。上香后,就要叩拜祖先,一般是双膝跪下,拜三下。
接下来可以给祖先烧冥币了,建议多烧一些冥币。在以上的事情做完后,就可以给祖先坟挂清了。最后,要注意一切的香烛、纸燃烧完了,没有火星了才能离开。
2、清明节的时候,也可以采取网上祭奠的方式缅怀亲人,由于很多人在外奔波,清明节无法回到亲人墓地祭奠,那么我们可以在网上给亲人建一个纪念馆进行网上祭奠,把亲人的相片,脑海中的记忆记录在纪念馆中,在线上缅怀,又可以保存在云端供后人缅怀,让生命故事得已传承,这也是对逝者另外一种有意义的缅怀方式。
同时,网上祭祀没有环境污染、祭品浪费等问题,更加方便环保。如何进行网上祭奠,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来操作,其实流程很简单,1分钟就可以完成。
具体流程如下:
1、请微信搜索云端念公众号点击一键创建纪念馆
2、进入纪念馆后,可以上传逝者相片,视频,邀请亲友一起来追思缅怀,同时可以选择相关祭品,如冥币、香箔,蜡烛、鲜花等进行在线祭拜、祈福。
云端念最后提醒您:祭拜亲人如果能到墓地祭奠就抽时间到墓地祭拜,如果特殊原因,我们才采取网上祭祀表达思念。
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活动
和许多传统节日一样,在历史的发展中,清明节也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习俗活动,那么清明节有哪些主要习俗活动呢?
1、扫墓祭祖。清明扫墓习俗由来已久,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。按照习俗,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。
2、踏青郊游。清明时节,春风得意、春意盎然。每年春天,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,踏青早就已成为风俗,至唐宋尤盛。
3、放风筝。在过去,人们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
4、插柳。有专家认为,插柳的风俗,是为了纪念“教民稼穑”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。此外,清明插柳戴柳另一种说法是驱鬼辟邪。
自古以来,中国就有祖先崇拜的文化传统,通过纪念先人,回顾祖祖辈辈艰苦奋斗的岁月,聆听他们曾有的事迹,会受到很多启发与鼓励,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同时,清明节也是让生者与逝者的沟通桥梁,用上香和焚烧纸钱等方式,让缅怀显得更加郑重,颇具仪式感,可以减少一些哀愁,平稳情绪增加一份积极的意义。
不知不觉,眼前又浮现出你们的音容笑貌,善良慈爱、触手可及,仿佛从未走远,一直就在身边。
再回首,和你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已然深深烙在我的脑海。你们热忱的爱,你们默默的付出,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,让我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这个世界的美好,让我懂得感恩,懂得宽容,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,从而更加热爱生活。
人生终有一别,只是我始终没有做好离别的准备,来不及为你们做更多,你们已远去。只有经历过,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份彻骨的痛楚与哀伤,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份绝望的遗憾与悔恨。
此刻,我只能托付清风明月,将我无尽的思念捎给你们,只愿来生我们还是亲人,加倍补偿对你们的爱,花更多的时间陪伴你们。
永远难忘我与你们相处的岁月,你们的音容相貌至今历历在目,仿佛就在昨日。作为晚辈,我很荣幸曾得到过你们的爱护与关心。在我人生的最初岁月里,让我能感受到亲人的温暖与呵护。
你们或慈爱,或慷慨,或近乎严厉的关爱,都让我此生永不会忘记啊!但遗憾的是,天命难为,世事无常,当我还没有好好回报你们的时候,你们就匆匆离去了。
如今,我只有把我无尽的遗憾与思念拜托清风带给你们,只求有来世加倍偿还与你们——我的亲人。
离开不是生命的终点,对于活着的人来说,逝去的亲人并不曾真正离去,他们只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,我们依旧深爱着对方,因为每一次祭奠,都是源于爱。
那么如何祭祖呢?
实地扫墓,即在逝者墓地祭拜。如果条件允许的话,建议大家与家人一同前往墓地进行扫墓。
代祭代扫,即不到墓地,由家人或者专业的代客祭扫平台进行祭祀。
网上祭祀,即利用互联网技术,在网络平台上为逝者创建纪念馆,在线祭扫。是传统祭祀方式的补充与延伸,它的优势在于:
1
通过网上祭奠,避免扎堆聚集,减少感染风险,保护好自身和家人的健康,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。
2
网上祭奠不受时间、空间限制,实现全球化、全天候缅怀祭扫,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表达对逝亲的哀思和敬意,满足“日思夜念”愿望。
3
通过互联网云技术,将逝者资料永久存于云端,避免遗失带来的遗憾,后代也可以随时追忆缅怀,了解逝者光辉的一生。
4
网上祭奠有效得杜绝火灾隐患的发生,低碳环保,绿色祭拜,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、保护自然环境。
5
通过书写留言及发布祭文的方式,有利于个人精神的寄托和对亲人思念情感的释放,往后余生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和面貌面对生活。
6
通过亲友共祭共缅的方式,有利于敦亲睦族和谐相处,增进家族情感,增强亲情凝聚力。
具体流程如下:
1、请微信搜索云端念公众号点击一键创建纪念馆
2、进入纪念馆后,可以上传逝者相片,视频,邀请亲友一起来追思缅怀,同时可以选择相关祭品,如冥币、香箔,蜡烛、鲜花等进行在线祭拜、祈福。
云端念最后提醒您:祭拜亲人如果能到墓地祭奠就抽时间到墓地祭拜,如果特殊原因,我们才采取网上祭祀表达思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