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上祭祀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

2023年08月30日

网络祭祀,是21世纪后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祖方式,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,实现全天候、全球化的缅怀、祭扫。

用户可随时随地在网络平台上对先人表示敬意和孝心,满足“日思夜念”愿望。

最主要的是网上祭祖不悖于传统祭祖方式,只是传统祭祖方式的继承与延伸。通俗得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祖活动,网络祭祖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。

传统的扫墓与祭祀形式,不仅会给城市交通、环保、安全带来大量的问题,一些屡禁不止的烧冥币、用公车扫墓等现象还会造成社会风气的诸多不良影响。

我们当代人会受到空间、时间等因素的制约,不可能每年的清明节都能亲临现场祭扫。为了满足中国人祭扫的传统,网络祭祀应运而生,如今也成为人们祭祀先祖、逝亲、伟人烈士等的可靠之选。

网络祭祀虽是近几年兴起一种祭奠方式,但由于与传统的祭祀形式相比,具有相当多的优势,那么,网上祭祀到底有什么优势呢?

一、便捷性

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,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祭拜。

现代人受到时间、空间的限制,加上生活节奏繁忙,不可能在每年的清明节、重阳节等祭祖日子亲临现场祭扫。

而网上祭祀,不需要车马劳顿,仅需一部手机,就能传递思念,大大降低了人力与物力的消耗。用户可随时随地对逝者表示敬意和孝心。

二、永久性
逝者生前照片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泛黄,手机相册会坏会丢失,头脑中的记忆日渐模糊。而网上祭祀,通过互联网云技术,将逝者资料永久存于云端,避免遗失带来的遗憾,后代也可以随时追忆缅怀,了解逝者光辉的一生。

三、环保节约

传统祭奠需要在墓地烧纸、上香、燃放鞭炮等,往往使墓地烟熏火燎、黑雾弥漫,严重污染墓地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。而网上祭祀,模拟了实地祭扫的全过程,不仅可以献花、焚香、烧纸、赠送食物,而且也可以让大家以环保、身临其境的方式维持清明习俗。

四、传承孝道
流传几千年的祭奠习俗本来就是因时而异。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,祭扫习俗的也需与时俱进。

而网上祭祀,是传统祭祀方式的补充与延伸,通过亲友共祭共缅的方式,有利于敦亲睦族和谐相处,增进家族情感,增强亲情凝聚力。
其实无论是网上祭祀,还是传统祭奠方式,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。尽管开展的方式有所不同,但在根本的人文情怀上没有孰轻孰重。网络祭祀是时代的趋势,也是未来的选择,云端念相信保留了传统祭祀核心文化的网络祭祀,是更加符合现代人祭祀的方式,也会与时代共同创新发展,期待未来的网络祭祀会有更广阔的发展。

2.中国传统祭祀文化,从未被中国人丢弃掉

祭祀,是一种信仰活动,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。据现代人类学、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,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:一是天地信仰,二是祖先信仰。

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,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。

民族的不同,构成各具风格的祭祀文化。中国历代各民族的祭祀是一门历史文化。

 

祭   天

 

在中国,祭祀的对象有三种:天神、地衹、人鬼。其中,天神和地衹只能由天子祭祀,大的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,一般士官和平民百姓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。

祭天是国家的头等大事。历代帝王,不论他有多勤政或者有多声色犬马,都不敢懈息祭祀上天。每年都要在特定的日子里,率领群臣虔诚焚香,祷告国泰民安,帝位千秋。

据记载,中国早在周朝时就形成了完善的祭天仪式。每年冬至,周天子都要在国都南郊的圜丘,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,后人称之为“郊祀”。

 

 

祭   地

 

在古代,祭天与祭地是同时举行的。早在远古时期,人们就有了土地崇拜,认为大地养育着万物,就像慈爱的母亲一样,正所谓“父天而母地”。

祭地一般说来包括两种: 一是祭祀“大地”,规格与祭天基本相当;一是祭祀“地衹”,包括社神、山神、水神、火神等所有地界上的神灵,规格比祭天稍微低点,不再是皇家的专权。

其中香火最旺的是社神。“社”即土地,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直接相连,自然各家各户都不敢懈怠。现在南方一带常见的城隍庙就是古人祭祀社神的地方。

 

 

祭   祖

 

古人在氏族社会时期就有了祖先崇拜。人们相信人死之后有灵魂,而祖先的灵魂具有强大的力量,可以护佑子孙世代永昌,所以要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。

祭祖仪式也是于周朝时形成定制的。在周之前,祭祖常常采用比较血腥的人祭的方式,周朝确立了用人陶、面点取代活人祭祀的方式,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祭祀礼节,如上香、读祝文、奉献饭羹,奉茶、献帛、献酒等。此时,人们对祖先的感觉更多是骄傲和敬畏。

春秋时期,随着儒家伦理观念的深人人心,祭祖又增加了缅怀和追忆的意味。等到秦汉,祭祖不再局限于大的氏族,普通家庭也可以将自家的长辈放在供桌上进行礼拜,且不限时间,可以随时祭祀。

此后,经过千百年的发展,祭祖的方式再变化,但作为传统,从未被中国人丢弃掉

斯人已逝,今人犹在。最好的时刻,永远是当下。不管是哪一天,都值得我们用最好的心态去度过,去铭记。除了要缅怀、祭拜故人,还可以在纪奠平台,为故人免费创建网上纪念馆,通过微信邀请亲友,可使五湖四海的亲友都聚集在一起,一同完善逝者生命档案,丰富逝者生命故事,表达思念之情。现代人受到时间、空间的限制,加上生活节奏繁忙,很少亲临现场祭扫。云端念让用户突破时间、地点、空间等阻隔,实现了全天候、全球化的缅怀。随时随地为故人敬献供品、祝愿祈福。

人生一世,匆匆数载。真正的离开,不是死亡,而是被遗忘。

人生因情而温暖,人生因爱而幸福。亲情,是一生一世的不离不弃。

 

3.中国传统文化:祭祀文化的遗失,引人深思

随着时代的变迁、岁月的交替,很多地方祭祀的习俗都已经淡化甚至遗失了,很多规矩礼节也都被人遗忘了。有人认为这些都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产物没必要传承,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华文化的根,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。那你是怎么看的呢?

宗祠,虽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产物,但如今有其新的存在的意义和社会作用。今天的宗祠已经没有了“宗族主义”的负面作用,只具有帮助人们寻根问祖、缅怀先祖、激励后人、互相协作的积极意义,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的团结产生巨大的作用。

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,许多宗祠被新建和修复,族谱被续修,而海外华人则不断翻新旧宗祠,联络故众。有些地方尝试引入祠堂管理委员会议事制度,协助当地村委会进行美丽乡村建设,调解村民纠纷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
还有一些地方,提出“活化祠堂”概念,将祠堂打造成村居的公共活动空间,为当地的古祠堂、古村落保护和开发提供了有益的探索。这些,对于扩展祠堂功能,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力量,是很有意义的尝试。

近些年,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,一些优良的文化传统受到了挑战,生活中出现了一些诸如孝心缺失、道德下滑、见利忘义、缺乏诚信甚至丧失道义的现象。如今年轻一代出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,有些人渐渐背弃了家族和孝道。在追求物质上的富足时,却忘了填补精神上的空虚。

追根寻源,这些现象的产生和我们长期疏远传统文化、忽视民族的道德建设以及民族血脉传承有着密切关联。然而,人的很多幸福感都是从家族传统理念中获取的。

如果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在春节祭祖活动中,通过缅怀祖先的功绩,懂得感恩和敬畏,从而获得自我约束、自我鞭策的动力,不断自我修身,进而团结家人、和睦邻里、影响社会。对于传承并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祭祀文化,当下文化回归、和谐社会意义深远。

至此,云端念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网上祭祀服务项目,希望能帮您顺利进行祭亲活动。

云端念让每一个生命千古流传,传承中国孝爱文化,为全球华人提供绿色环保的网上祭奠、缅怀逝亲服务。您可免费为逝亲创建纪念馆,邀亲友一起共同完善资料,书写生命故事、上传照片视频。永久留存在云端纪念馆,供亲友随时随地线上祭拜、追思缅怀。

用户只需要关注公众号,就可以免费为逝亲创建网上纪念馆。除了在线上香、献花、烧纸钱等供奉外,还能将纪念馆分享给亲友共祭共缅。同时支持用户在线组建祠堂、家谱,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。在当下,选择网上祭祀减少了返乡的辗转奔波和感染风险,有利于自身与家人的健康。又逢祭扫时,云端念带着远方的缅怀追思,越过山海,汇聚成指尖的暖流,让思时之敬在云端传递。


快速创建纪念馆 下载云端念APP